一阴一阳谓之道之新解

易经当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不过听很多人的读法,和解释感觉有些不妥。

有的人理解成,一个阴,一个阳,加之阴阳的相互作用,这就是道。如果把“道”单纯的理解成为规律这样解释似乎也能解释通。

但总感觉还有不通的地方,因为这样解释有些二,因为一个阴和一个阳这不就成了二了吗?如果说道是宇宙人生之至理,怎么可能有二呢?“一阴一阳谓之道”,到底是一阴是道,还是一阳是道,还是一阴加上一阳是道?

如果理解古人的阴阳学说的话,应该知道,阴阳实际是不分家的,阴阳是一体的,并且是一体的两面。这样就好理解了,实际上这句话所有表达的是一即是道(这个一,和“道生一”的一不是一个意思),这个一当中即有阴又有阳,阴和阳是双运的,阴阳是分不开的。所以这个一,不应该读四声,应该读一声。

 

宅客聊老子之边界

老子第一章里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徼字,由于太陌生了,学语文的时候估计也没有学过,反正本宅没学过,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本宅特意摆渡了一下,貌似摆渡并不严谨,不过估计“徼”字也没有给李帅哥交过广告费,估计查出来的东西还是有点可信度的吧。

这个字居然有两个读音,一个是三声的,一个是四声的,根据含义,在这段话里应该读做“叫”,根据字面的解释,有的解释为小道,有的解释为边界。

再来说说断句,老子原是没有标点的所以这句就有好多种断法,有断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也有断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本宅通常用后一种断法,理由是,老子第一章开宗明义,讲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所以讲的应该是有和无,而非讲形而下的有欲和无欲。不过老子的魅力也在于此,无论你按哪一种断法,都可以解释得通,都会有所得。

所以采用哪一种断句的读法,就看你的见识了。

你通过后天的学习或者经验所建立起来的概念、知识,就是你的“徼”,就是你的边界。

思想上的边界比地图上的各国各地区的边界还要复杂得多,思想上的边界是一层套一层,而且是层层叠叠,光是一层一层的还好办,关键它还是叠来叠去的复杂度不能说是很高,那是相当的高。

一个人的见识的范围就是他的徼,比如一个农民,假设还没出过村,假设还没有互联网,那他的边界就是这个村,后来他突破这个边界,到了县城,边界扩大了,后来又到了省城,边界又扩大了,后来周游了世界,边界又扩大了,读万卷书,是为了阔大自己的边界,行万里路同样是扩大自己的边界。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边界的成长。

比如我们学的数学,一开始我们只知道1、2、3、4,后来知道还有个0,边界扩大了,再后来我们知道数还可以是负的,边界扩大了,再后来还有虚数,边界扩大了,加减乘除之外还有立方开方,还有方程,还有方程组,来有什么log,还有微积分,还有离散数学,还有场,当你大学毕业你在数学上的边界,是一个只会用数学来买菜的人简直无法想象的。

所以,边界小的人,几乎无法理解边界大的人的见识和想法。

佛学上就讲,一地不知二地事,就是说二地菩萨的境界一地菩萨根本无法想象。

有人问过本宅这个问题,他为什么不知道呢?他不可以想吗?他不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和几个一地菩萨大家坐在一起,一起讨论一下,一起脑力风暴猜测一下吗?人与人之间边界上的差异,不是那么轻易可以突破的,比如本宅经常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你找你的狐朋狗友大家把脑袋讨论爆了你也不知道奥巴马是怎么想的,因为你们的边界差得太大了,再者,你的朋友和你的边界都差不多,再多的人叠加到一块,其实还是那么大个边界。

100个井底之蛙的边界加在一起,也比过一只天鹅。

什么样的人边界小?

自私的人,和固执己见的人边界就很小。这样的人眼睛里只有所谓自己的瓶瓶罐罐,吃喝拉撒,你还碰不得,说不得,不然他用他的小边界和你死磕到底。

什么样的人边界大?

不自私,经验丰富,有智慧,包容的人边界就大。

边界最大能大到什么程度?

那就是圣人,得道的人,或者说是佛了。比如:佛经上的很多词句可以看到他老人家的边界无比之大,比如: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数佛世界,无上正等正觉…

最搞笑的就是,一个小边界的人,和一个大边界的人,其边界足以包容小边界的人的边界,小边界的人自以为聪明伶俐,机关算尽,便宜占尽,自己还认为自己搞定了,边界大的人只是微微一笑,看得清清楚楚,你认为搞定了,是人家让着你,若是人家让你搞不定,实际也只需微微一笑你就搞不定了。

边界小的人和边界大的人在一起讨论、抬杠也很有意思,边界小的人的证明,似乎很有道理,支持的人也会多,因为他用的就是1234,加减乘除,能看懂的人多,而边界大的人就费劲了,因为你的边界他没见过,你要让他能接受你的结论,要先让他接受你的边界,再接受你的推理,他才能接受,那要给他补至少6年的课。所以本宅通常不和比自己边界小的人去论证什么,我只是找到一个反例去刺破你的边界就ok了,我不会去证明什么,因为我没时间给你补课。

在这又给大家解密了,为什么中医和西医在辩论的时候,支持中医的永远辩不赢的原因就是上面边界的问题。因为人家用的1234,加减乘除,谁都听的懂,你中医说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一大堆的边界,对方辩友和听众根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你怎么辩,你要给人家补10年的课,而且人家又根本不想学,你怎么辩,不用辩了,边界大的人没有办法向边界小的人证明自己的边界,累死你,他还是看不到,因为它在井底,而且它不愿意上来。

边界是怎么产生的?

佛经上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是没有边界的,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因为后来,有了妄想执着,才逐渐产生了边界,而证得不了佛性。

有一个执着就有一个边界。

通常的学习是建立边界的过程。比若和小朋友讲,这个是火,建立了一个边界,这个不能碰,又建立了一个边界。

前面也讲了,在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建立边界,同时边界也在不断的扩大。

怎么样知道触碰到了别人的边界?

对方开始要发火了,开始要抬杠了,说明那里已经到了他的边界,开火往往是在边界,在他认为的边界上。当你侵入了狗的领地,它就开始向你叫了,只因为那里它先撒了一泡尿,你不会和狗计较,也趴在地上和它叫,也不会和它理论,你不就是撒了一泡尿吗,有什么了不起,怎么就是你的地盘了,因为狗还没有触碰到你的边界,你是包容的,你是和善的,你绕开了。但是若是这条狗因为你踩他的地盘,他咬了你一口,坏了,这下触碰到了你的边界,你不痛打落水狗才怪呢,你要是还能包容、和善那你的边界可太大了,本宅佩服。

反观上例,可以看到自己的边界。

边界大的人有智慧,可以当领导。

领导的边界大,就因为他的边界大就足以当领导,虽然他好像什么也没干,他在你看不到的边界上在逐步的阔大,越扩大你就越看不懂,你以为他无能,他看你很幼稚。

你再聪明,智商再高,你的边界小,得出来的结论就不可靠,还不如扔个硬币来得可靠。

有朋友在这个地方和本宅抬杠,说在社会上混,智商很关键,我说很不关键,所为智商高,无非就是你的大脑计算速度快,算法准确,但是你的边界小,你用于得出正确结论的数据都不够,算得再快有什么用。

如何速成的扩大自己的边界

终于从边界会到了核心,其实就是老子的这句话,“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此处就不多讲了,给有悟性的人留给点空间,但也要点到,我们要时常观自己的内心,这个有和无,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此你就能找到你和道之间的那个徼,它既是边界也是入道的小路

 

宅客聊老子第42章一物一太极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物一太极,凡是我们认识的一个东西,乃至于一个系统,都可以称之为一物,所有的物(万物),都有阴阳,抱和负,一个是抱,一个是背,比如猪八戒背媳妇为一个系统,就是负阴而抱阳,猪八戒背个女的,为负阴,他抢来的媳妇抱着他,为抱阳,猪八戒也是个那的嘛。猪八戒和他媳妇是不是也分别是一物呢?当然是了。猪八戒自己也负阴抱阳,人能灵活动的东西都在前面,比如眼睛,所以前面为阳,后背静止为阴,后脑勺不长眼睛。中医上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这是从中医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的,就像是一枚硬币,你说这面是正,那另一面就是反面,反之亦然。只要你能划分出一个系统出来,你面就会有阴阳,往大了看也行,往小了看还行,比如刚才的例子,往大了看2个人为一个系统,往小了看一个人是一个系统,再往小了看,猪八戒的脑袋是一个系统,一样是有阴阳的,一样是负阴抱阳的。

再往小了看,看到猪八戒身上的原子,原子核为正为阳,是不是同样被为负的电子所抱。

就这样阴阳交杂在一切,分化之后有阴阳,组合之后还有阴阳。

冲气以为和:这个冲和第4章的道冲的冲是一个意思,冲即是空虚,万物有阴有阳,阴阳是对立的,对立的东西怎么统一在一起呢?道能将他们统一在一起。所以,冲气以为和。

冲是道的另一个说法或者说是形象的比喻。道通于佛家的中道,也通于儒家的中庸

领导者一定要读老子,领会了道的内涵之后,才调和人的阴阳,事物的阴阳,才能使组织与事业生生不息。

这样的领导给人的感觉是谦虚和气的,谦虚和气的人多少会与道相通,这就是德

信不信完全凭经验

经验翻译成佛学用语就是“业”。

信凭的是经验,不信凭的依然是经验。

信的可能拿不出什么根据,但不信的一定有根据。

就像是你相信一个人,从逻辑上来讲,你应该了解他的一切信息你的信才是理智的,若他还有信息你不知道,在你面前有个黑箱,你怎么能去信呢?所以信,往往是证据不足的。

反过来要是不信,那才是有真凭实据的,比如那厮某事某刻说了个谎,等等。

信的人没根据,不信的人的根据很多是立不住脚的,能不能证明不信的人是错的呢,在佛法上面我有足够的信心,证明你所谓的根据是立不住脚的,你不信的逻辑是可笑的,可是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在一个不信的人面前去证明,然后让你信呢。

信还是不信,实际上是有一个你所左右不了的力量在控制的,那就是你的业力。

禅修当中的大妄念

调伏妄念不是要阻止妄念和压制妄念,有这种想法的妄念是大妄念。好像是它是对付妄念的正念,实际上它是贼喊捉贼的大妄念。是倒打一耙的猪八戒。是落在猪身上的乌鸦。

这种妄念似乎是站在你的角度在帮助你,帮助你阻止妄念,帮助你达到你所要最求的禅定,你若跟着他走,那你可就绕了大远了,被他给拐走了。

拜见刘方安老先生

本宅前日有幸通过朋友安排拜见了大德刘方安老先生。

我要没有记错的话,刘老说他已经75岁了,完全把本宅镇住了,跟本看不出来啊。

刘老是南老最喜欢的弟子,跟随了南老16年,在他老人家的身上真的是可以看到南老的影子,说话条理清楚、引经据典、风趣幽默,老人家见多识广,又得了南老的真传,本宅算是看着南老的书长大的,所以见到刘老倍感亲切。

本宅收获颇丰。既有精神的还有精神加物质的。刘老还赠送了本宅两本他老人家出的书,写得真是好,看着还不累人,风趣幽默,有很多一针见血的道理,阐他人之未阐。

在网上找了一篇,刘老缅怀南师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方安先生:感怀无限怀师情 怀师 我心中的明师

刘老01 刘老02 刘老03 刘老04

宅客聊老子第6章虚怀若谷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里本宅必须要先说一下“德”,不然就聊不下去了,《老子》又叫《道德经》,现在通行的版本,也就是本宅现在所说的章节的顺序实际上是通行版的顺序,郭店楚墓的竹简及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可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部分章。

本宅认为这几个版本的老子,更符合老子的本意。

再试想一下,马王堆的汉墓是什么时候把帛书《老子》埋进去的,据文献记载,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老子他老人家出函谷关的时候是公元前471年,中间差个300来年。

郭店楚墓是什么时候埋的?是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 墓主人简直和老子他老人就是同一个年代的人。

人家往墓里带的东西,在当时估计不是个古董,也是个当代的名人字画,这完全是本宅瞎猜的,本宅若要是往墓里带本书,怎么也得带本宋版书吧,墓主人若带的是个当时的古董,那有没有可能这两个当中的某一个版本的《老子》会不会就是老子本人的亲笔呢?说得本宅汗毛倒竖,即是不是老子本人的亲笔,也有可能是从老子的亲笔上抄下来的。

聊道不得不聊德,而聊德可以暂时不聊道,但可以逐渐引出道。

无形的道直接说是没有办法说的,因此借用稍微有点形象的德来说明。

什么是德?道在人身上的体现(这个身上指的不是身体)。按照道的方式去修心、做人、做事则为德。

上一章聊“天地不仁”的时候聊得就比较费劲,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聊过德,若按照郭店和马王堆的版本,先从《德篇》开始聊的话,其实“天地不仁”说的不就是“上德不德”吗。一句话就搞定了。

天地无私,有私的德就不是上德了。先不展开,到德篇再说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上面说了那么大一堆“德”,就是为了聊这个“谷”,谷也是用来形容德的,或者说是用来比喻德的,有个成语叫做虚怀若谷,谷因为其体虚,虚则能容,故而能生生不息(不死)。这个和易经《坤》卦当中讲的“厚德载物”是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厚德”方能承载万物,所以凡成大事者,都有厚相,那种智商看着很高,聪明伶俐者往往成不了事,反而是为厚德者服务的。厚德才能载物,谷神才能不死。
玄牝即是阴阳。阴阳喻无穷的变化,和即简单有复杂的关系。(阴阳在这里先不展开,涉及到的东西有点多,以后专门写一篇)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按照古人的观点,儒、释、道皆认为,我们这个天地都是从这个一阴一阳中发展变化而来的。所以理解或者证得了阴阳的奥妙之门,就掌握了天地间最根本的东西了。所以中国的很多文化现象是站在山顶往四周看,而科学是站在山脚不停的在探索,在求证中改进,在改进中求证,隐约的有个目标也是朝向山顶,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对世界的解释,已经和老子描述的境界十分接近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就不解释了,还是说阴阳衍生万物微妙而永无穷尽。

宅客聊老子第5章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这种东西本宅没有见过,只能按照别人的解释来解释了,是用草扎的祭祀用的狗。在这段里的比喻的意思就是,用的时候拿过来用,不用的时候就扔。

我们去一些国内的名胜古迹经常能看到“天地君亲师”的排位,这是我们古人以前经常祭祀的对境啊!怎么老子上来就说他们不仁呢?!说天地不仁,不就好像很多电影里一些悲催的人在狂风暴雨当中仰天长叹,老天你怎么不长眼睛啊!难道老子他老人家也悲催过?也有这样的慨叹?

不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吗?老子怎么说天地不仁呢?

的确天地生养万物此为好生之德,但天地并没有任何的偏袒,虽生养,但对生养出来的万物也无情的收回,秋收冬藏,生老病死,一个也逃不过这个规律,对于天地来说没有天之骄子一说,天之骄子也是在逆境当中练出来的

说了天地,三才当中还有个人,人当中的圣人做事要效法天,天人合一,圣人也要向天一样,管理万物但没有任何的偏私,有了偏私,不就成了腐败了吗。以百姓为刍狗对照上一句就不难理解了。

天地、圣人无私心至极。

橐籥:这两个字也就是在电脑当中本宅能输进去,怎么输进去的有些读了前几章有智慧的读者已经猜到了,本宅是用无为的方式拷贝过来的,输亦无输。这两个字要是让本在用笔写出来,恐怕只能是用拼音代替了。这是个什么东东呢?是鼓风用的风箱。本宅也没见过是什么样,书上是这么写的,大家脑补一下吧。

老子说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天地之间阴阳二气往来屈伸,周而复始,春夏秋冬,万物在其间生长收藏。

老子里的每一句话,变换一个尺度,依然成立,人不也是一个橐籥吗?只要还有一口气的往来,人就活着,这一口气接不上了,就白白了。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此处屈和理屈词穷之屈的意思相近,前面讲了高手善于用虚,只有用虚的时候才不至于落到理屈词穷的地步,心术不正之人,学了这个良心就大大的坏了,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没一句落在实处的话,处处用虚,好像和你讲了些什么,可回去一琢磨一个落在实处的都没有,这种虽也算是高说,但算是会不武功的流氓。本宅在此处揭穿这些人的面具。

动而愈出:虚的东西可以应万物,随应而出,并且无穷无尽,还是那上面那个会武功的流氓来说事,当你指责他的时候,他会说我当时没那么说,因为他当时是虚的,他总会在虚的当中变出一个说法出来,并且有可能还是虚的,你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的例子大家去找吧,有的是。

这种会武功的流氓有没有办法对付呢?很难。除非你比他还虚,你比他更虚,他在你的面前就是实的了,虚的对付实的就和玩一样,但那是更高的高手所玩的了,我等无法瞎猜。

上面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为何历代都传说老子是阴谋家的鼻祖,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大家不要这么去学,这样厚黑的例子本宅也尽量少举,但还是要举一两个,正反全有这样才完整,这样才没有偏袒,才符合本章的天地不仁。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是解决方案的专家,到这里给出了如何对付那种用虚的会武功的流氓,让他多说,说多了就有偏袒了,说多了就有破绽了,当最好那个流氓没有看过老子,尤其没有看过本宅聊的老子,不然他学会了后一句我等就没办法了,他若一直守中,就会不露破绽。

本章的精髓就在最后面这两个字“守中”之上,杨氏太极拳的宗师杨澄甫的大儿子就叫杨守中,可见守中绝对是太极当中的精髓,守中、用中、攻占他人之中这是太极拳及其他很多内家拳的共同的秘诀。

守什么中呢?回过头在去看看第4章,第4章的冲就是这一张的中。

中这个课题太大了,以后再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