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东西往往是一致的,错的才是千奇百怪

对的东西往往是一致的,错的才是千奇百怪

真的东西往往都是很简洁的,假的东西才花里胡哨的

有感于和射箭教练的聊天:他说他在学射箭的时候,头两年是没有射过一箭的,甚至没有摸过弓。

在不用力的时候培养力,并且使动作达到极为精准的状态。

而一旦用了力,动作就会变形,在用力的状态下想让动作改到标准是不可能的。

咋跟岳门内功修炼的原则那么一致呢。

岳门的原须保密,故不便和旁人分享。

我们要不要也把肝割了

古代的“高考”也有特招生一说,那就是看谁是孝子。

当然,这个朝廷认证的孝子可不好当。首先得从民间上报,然后要到州县考察,最后还得由中央评议。每年的孝子名额都很有限,一般只有几十个人,大概相当于现在每年“高考状元”的人数。“孝子”评选的竞争如此激烈残酷,那什么样的孝子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人生赢家呢?公众号“大象公会”有一篇文章,就说了说这些孝子的特质。

别的不说,说说走极端的:

想当孝子,你还得自虐自残。举个例子。隋朝有个人叫陈杲仁,他的继母得了重病,想要吃肉。可是当时正赶上朝廷下令禁止屠宰动物,市场上连肉沫都买不到了。你猜陈杲仁干了什么?他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了一块,给继母吃了。靠着这个壮举,陈杲仁顺利地进入了官场,最后还当了大官。这个举动被后人疯狂效仿。为啥要效仿呢?因为朝廷规定,割股疗亲的孝子可以免税。到了唐朝末年,割股疗亲的人实在太多,导致朝廷的税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个税收优惠的政策才被废除。割股不行了,要想出人头地就只好对自己更狠一点了。比如说,割肝。北宋的吕昇,他的父亲因病失明。他想到肝脏可以明目,就剖开自己的腹部,割下肝脏的一部分,来和药给父亲吃。就连这都有不少人效仿。尽管后来被人看出,割肝的几乎都在造假。

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也证明了老子所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我们再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如此,你要能在小学考上好的中学,那你就要把初中的课题提前学完,不然概率很低,你要在初中考到好的高中,那你必然要学些高中的内容,不然也是没戏。

现在各种课外的补习班太火爆了,参加个补习班还要参加他的考试,不合格的,想上个补习班都没门,太牛逼了。

这种补习班宣称的就是,某某可你要是不得100分,那基本就没戏。搞的人人自危,人人都要报补习班,为什么?以为人家割了大腿,你要是不割个肝,那基本没戏。

我比较庆幸自己没有在现在这个时代上小学。

我不是瞎说的,发个图给大家看看:

满分

看到没有,就这么几行字,提到多少次满分,满分就是人才了吗?满分你的人生就胜利了吗?这是把人往死里逼的节奏,这是要把孩子的大脑烧掉的节奏。

现在是不流行割肝了,要是这个还留行的话,肯定很多无痛摘肝的机构会出现。

近日在Facebook上疯传的一张图,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宅客乐 宅客乐

此图这几天在Facebook上疯传。

 

问:除了砖墙以外还能看见什么?

 

提示:这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商店可以买到,可以拿在手上的),不是什么模糊图像。据说有5%的人经提示后仍然看不见,希望你不是那5%。

 

一定要记住这个什么也没看出来的时候的感受。因为一旦被指认了之后,就很难再看回去了。你可以再仔细看一会,仔细品味这种感觉,因为当你再一次滑动屏幕的时候,答案可能就出现了。

 

一堆横线之后是答案————————————————————————————————————————————————————————————————————答案是一支雪茄

 

这回看到了吧!但此时你也许很难再找打刚才不知道答案之前的状态了,一看到这个图,你就立马看到了一支雪茄插在墙上,之前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你也会纳闷,当时我怎么就没有看到。

还没看到的那5%,上一个把雪茄圈出来的图,仅供还没看出来的那5%的宅友看。


人的视觉是受心的影响,没进入心的东西即使再明显也是视而不见。但是,一旦看见了,facebook上面说是就再也看不回去了,但后面本宅会告诉你一个方法如何再给看回去。

 

我们先来想想,这个现像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里有什么。这个观点可以参看上一篇文章你经常怨别人,但问题解决了吗?。你心里有的东西,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有他人恶意植入的。心是个软件系统,这种恶意植入的很像是中了病毒。

 

本宅写这篇文章就是免费的让你在你的心里建立一个杀毒软件,时刻检查是否有病毒入侵,是否有人又在植入木马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人和你说某某人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在他说之前,你还真没有发现他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当有人和你说过之后,你越看某人,就越象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几次之后,你就完全把某人当作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了。如果你不是一个能够经常反省的人,你可能这一辈子就把这个人当成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了。所以有句老话就叫做“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种话绝对是千古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通过继承经验是最省时省力的,不必再把自己搞的个头破血流来通过教训来学习

 

这些人里面有真的是对你很好的人,但你认为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有些人本来对你就是不怀好意的,但你却把他当成至交,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好心好意帮他数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你的心种了病毒。尤其你对一个人的判断,不是来自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是来自他人的言语的时候,这时候你的防火墙应该启动了—他要向我植入病毒了。

 

如果你不幸种了病毒,或隐约的感觉中了病毒,那该怎么办呢?那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我们怎么看回去,这个在Facebook上是没有提及的,本宅告诉大家如何再看回去,看看我们的心有多么的好玩:

 

提示1:一直盯着看那个灰白色的烟头,一会儿就可以切换回去啦。

上面这些提示就足够了,用这个方法,回去再看一眼吧,不麻烦大家了,我把这个图再放过来一遍吧:

提醒2:一直盯着烟头,什么都别想,只是放松的盯着就可以了。这个提醒的提醒再细一点,更有利于你做到。

提醒3:千万别想我要把雪茄变没,越那样想越不行,有强迫症的宅友,听我提醒了更多的东西,反而更看不回去了。

 

所以上面这种“提醒3”完全是多余的,不信你回去再看看,盯着烟头不要想着把雪茄便没。

 

做了上面的实验,你会发现,心就是这么神奇,你的心你都做不了主,那你能做主什么呢

 

把雪茄再看回去的方法,实际上类似于禅修当中的修止,知道的宅友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本宅也不想讲得太专业,所以就不展开了,能对大家略有启发,就达到了本宅的目的了。那么专业的事,请您找专业的人来学。

 

再给大家看个图,来巩固一下上面谈到的观点。

神秘的微笑,你分别做下面的实验,看看有何发现:

1、  她是真心的在微笑,你抱有这个想法去仔细去看一下蒙娜丽莎的笑容。

2、  她的心里很阴暗,她是在嘲笑我,而且有点瞧不起我的样子,抱有这个想法去仔细看一下蒙娜丽莎的笑容。

 

如果你发现了前后的蒙娜丽莎的确有所不同,那就证实了我上面的分析。那副画还是那副画,前后看时为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定要记住,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你心里有的东西,你心里没有的东西,在外面你是看不到的。本宅用了两篇文章来说明这个事,说明这是个大事,也许将来还会往细聊聊,先看看大家的反应了。

 

给参禅打坐的朋友提个醒,原本的蒙娜丽莎是个什么状态?那是不是净观,是不是中观。点到为止。

可以通过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或者禅修的“止、观”实现查杀病毒。

 

本宅可谓用心良苦,再给大家喂口鸡汤,请你善意的去看这个世界,世界给你的就是善意。说实在的这哪里是鸡汤能比的,这简直就是鳖精。

往期精彩文章:

你经常怨别人,但问题解决了吗?

全网首发: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圆寂前100天的亲笔信,120岁时所书

老子为什么说天地不仁

想不想看看读懂道德经的几把钥匙:

宅客聊老子第1章之什么是道

边界:你的边界决定了你的境界

熵:道德经告诉你,妖精为何喜欢吃唐僧肉?

扫本宅二维码,共同探讨《老子》的奥秘

给微信提个建议

希望微信团队可以看到这篇短文。

玩微信的公众号有2个多月的时间,也发了十几篇文章了,同时玩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也有几天了。发现了一个问题:

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较封闭的圈子,很多长尾的阅读传播的不远,比如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的《全网首发: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圆寂前100天的亲笔信,120岁时所书》,这应该说是一个猛料,但是的确是比较小众的,在朋友圈发了之后,阅读量到了330就再也上不去,此文发了两次,另外一篇阅读量到520也就基本不动了。

朋友圈自然是一些爱好相近的人,所以这些阅读量基本上就是我的朋友圈的人,和个别朋友转发之后的阅读量。我从来没有要求过谁去转发。全凭自愿。

同样的内容,我发在了今日头条上,3个小时之内的访问量就25000了。3个小时就是微信的30多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分析,今日头条是个开放的平台,而且碰到好的文章还可以转发到微信、微博、QQ空间等第三方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长尾的一些深入的阅读内容也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而微信朋友圈的半封闭、半开放的特性,养生的、鸡汤类的比较低质量的东西传播得很快,尤其带有一些营销性质的,甚者软文,有些主动的推手在推的传播的会很快,而内容深入,受众相对少的内容,就传播无力了,远不及其他的平台。

所以,建议微信也搞一个平台,开放式的,可以独立于微信,上面全部展示微信公众号当中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的,通过开放的平台,使高质量,深入的内容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男人须善射

看到这个题目想歪了的宅友赶紧面壁一分钟再回来看正文,本宅聊的是射箭,不是你想的那个射,本宅怎么可能是那么低俗的人呢!

 

最近和朋友考察两个项目一个是射箭一个是场景化射击,这两个项目的定位绝对是激发了男人的潜能,大有作为。

 

先聊一聊射箭,这用不了几年绝对是一个非常火爆的体育项目。

 

先带领女宅友们看看你们大多数从来没有看过的(聊《老子》的人嘛,话不能说满),先带你们去男洗手间看看,这可是让你们开了眼界了。

瞧到没!每个小便池里,都印着一个苍蝇的图案。它在排水口附近。设计者的意图在于,有意刺激男士只对准一个方向”射击”,“将苍蝇活活冲死”,从而避免尿液四处横流。绝对是脑洞大开的设计。女宅友们要是不信可以偷偷的溜进去看看,是不是如此(不是每个都有,找个人先探探路)。

 

瞄准目标、拿下是人类的本能。

 

这个本能人类自打狩猎以来就一直在发挥和延续,由来已久,只是这一百年来,洋枪洋炮的兴起,大家慢慢的只射击不射箭了,甚至于干脆就不射了。

 

远了不说,说了有争议,就说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据现在也有2500年了,我们所熟知的“六艺”–“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算数)”,这是当时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有射。

 

有了武科举之后,射就成了当时高考必考内容了

 

四书五经的《礼记》当中就有《射义》篇,摘两段和大家聊聊:

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从这段文字中就可以看出,为何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的同一个理,一通百通,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之所在

 

射中目标是结果考核,能达成这个结果必然是综合素质,看了《礼记射义》的原文就知道了,能射中目标,必然是心正、身正、力正,光有这些还不够,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还要有德行才可以,“射求正诸己”,通过射箭,目标是使自己达到“心正、身正、力正”,所以要“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出去了,没中靶,这个时候不要去怨天、怨地的,要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所以说“此可以观德行矣”。

 

礼记当中的那两端话,就简单的翻译完了,古人实在高深,你正不正,有没有能力,德行如何,不用和你聊太多,还看简历什么的,弱爆了,古人就观察一下你的射得如何就全知道了

 

射不到靶,射不穿靶,说明你力量不够,体能不行,不能吃苦耐劳。

 

能射到靶,但射不到靶心,说明你心力不够集中,心意容易涣散,意志不坚,容易失去目标,见异思迁。

 

射不中找各种理由,什么今天有风啦,今天地球的吸引力太强了,凡是这种人就是德行不过关,成功了会抢功,会居功自傲,失败了会找理由推卸责任

 

所以本宅建议以后HR直接把求职者来到射箭馆,让他们射一下,你们在旁边看一眼就行了,谁去谁留就一清二楚了,不用那么费劲了。这真的是古人的大智慧。从射箭这一个小事上,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反过来通过射箭,经过后天的训练我们也可以补先天之不足,可以做到正身,可以增加力量;可以训练心力,百折不挠;反求诸己,也可培养自己深厚的德行。

全方面提高个人的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射箭是首选。而且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宅不想写长篇大论,我没时间写,你们没时间看,简练,标记出重点,点到为止,想延伸的话自己去搜资料,实在想聊,还可加我的微信慢慢聊。

 

男人善射女人也不弱,有空大家都应该射射,男女老少皆宜。

 

射箭的场所应该每个城市都有,你只要自己找一下都能找得到,射一射绝对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你经常怨别人,但问题解决了吗?

先发几个好玩的图来看看:

 

有没有感觉到这几个图是动的?

 

要是在你的眼里这些图是不动的,恭喜你,说明你的心是很宁静、专注的。这种人,先放在一边供着,因为你是牛人。

 

感觉到图动的人,你再仔细看看到底是哪动?是怎么动的?用个参照物放在屏幕上看看它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动?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到底是图动还是仁者心动。

 

六祖大师的公案,又有风动,又有幡动,如果从风动没动,幡动没动聊起,就有点太专业了,专业在于外境和心的关系,这个有点深,要比这个图的系统要复杂好多倍,先不聊,找这些图的目的是为了把问题简化,先看看风也不动、幡也不动的情况,我们的心是如何运作的,以后有机会再讲更复杂的。

 

这些图你仔细去看,拿个参照物放在图的旁边,或者你让自己的心平静一下,象穿针引线一样屏住呼吸,你会发现这个图根本就是不动的,它就是个静态的图。

 

如果你还不相信它是个静态的图,再教你一个终极的办法,你的手机可以截屏吧,截屏的图不可能是动态的吧,可是那个截屏看起来还是动的。

 

所以,手机没动,图没动,是仁者心动


有人问了,就算是我心动了,知道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当你说这个图是动的时候,是你动了。你看到别人动了,是否是因为你动了?

 

可以总结为:当你认为一件事是如何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你本身如何了。

 

你看到别人有一个很坏的想法,是否是因为你有了个很坏的想法?

 

当你看到别人有什么毛病的时候,这些毛病在你里面都有

 

你里面没有的,在外面你是看不到的,这句话简单,而且实例比比皆是,但要拿出个让大家非常信服的例子就不得不举个极端的例子,当你还没有发育的时候,你是看不到帅哥美女的性感的,当你成熟了,帅哥、美女的性感你就随时可以发现了,正所谓仁者见仁,淫者见淫你没有淫心,在外面怎么能看到淫荡

 

你指责别人的东西,你身上都有。不要把问题投射在外在的人身上。这样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执着。正如上一篇《男人须善射》当中所讲的,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反求诸己”,遇到问题首先要调整的就是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调整自己的心态,你真正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反过来你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很多人的本能反应,都是想通过改变对境来解决问题,还是拿这些图为例子,当你看到图动的时候,自己的心宁静了,图就不动了,如果你和这个图较劲,非让它停下来,它就根本停不下来,之后你会发脾气,会烦躁,这时候图动得会更厉害,反而会加强你对原有判断的执着,甚至会说“我越让你停,你就越动,看来你要和我做对到底喽!”大家静下来仔细的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这种场景是否经常遇到,本宅今天就给出了这类问题的答案,问题不是出在对境方面,是出在你这方面,如果你还固执的认为对方确实有问题,那说明前面的话还没有看懂,建议你再从头看一遍,仔细想一想,有点烧脑了,这个弯确实不容易别(读四声)过来,一旦别过来,智商起码翻倍了。

 

万事万物,心是主因,其他只是缘起,你的心动了,那个图只是让你看到动的一个缘起而已,主因如果不改变,那个动的缘起随时可以借着别的东西产生。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比如有个人到处爱挑别人的毛病,到哪都感觉到自己是对的,都是别人对不起他,在一个地方混不下去了,换个地方,他还是那样,还是他对,别人都对不起他。心不改变,你将永远在这种模式的轮回当中

 

古人为何修身讲究“每日三省吾身”,而不是每日三挑别人毛病

让自己的心定住,看到问题的实质,是每天能开心的关键。

 

往期精彩文章:

男人须善射

全网首发: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圆寂前100天的亲笔信,120岁时所书

老子为什么说天地不仁

想不想看看读懂道德经的几把钥匙:

宅客聊老子第1章之什么是道

边界:你的边界决定了你的境界

熵:道德经告诉你,妖精为何喜欢吃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