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客聊老子第10章之身心合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为语气词,营魄即魂魄,“抱一”抱元守一之义。

魂魄这个东西,神叨的,说起来叫人有点怕怕的。魂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不是称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现在还是承认灵魂这个词,那灵魂是神么?就是人的心;魄这个东西现在还在用,就是体魄,魄指人的形体。本宅这样一解释不就不吓人了,实际上营魄指的就是身心两个方面。

这两个东西是不能分离的,一旦分离了,人就死了。

这句话也透露了,人要想长生久视,必须在身心两个方面进行锻炼,光练形不行,光练心也有偏失。

现在很多的健身方法,实际上只在魄上锻炼,魄倒是健了,忽略了心,结果康没了,没有了康的健,也就不称之为健康了。很多体育健将早逝的有很多,很早就得很多病的比比皆是。

古人所传的锻炼方法,如内家拳、道家的功夫,都是身心的共同锻炼。而且立意非常之高。高在哪?高就高在后面的“抱一”上,内家拳、道家的功夫都讲究要静修,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打坐、站桩,通过这些精修来悟道,悟了道,才能抱元守一,这个时候才能达到身心的完美合一,而达到“无离”的状态,我们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作为一般人来讲,一生当中最接近道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婴儿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身体也是最健康的,气脉是畅通的,不太容易得病,心灵也是最干净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婴儿保有人类天真完美的东西,经常观擦儿童的举动,能让成年人学到很多东西。

小孩子的心里没有太多的概念和分别,注意力在集中的时候会很集中,没有杂念使之分散,这就是“专气”。

什么是“柔”,由于还没有产生很多概念、分别,这时候的心是很放松的,是很柔的,当一有了概念,一有分别,“刚”就产生了,就不柔了。

人在婴儿阶段是与道相合的,也是有德的时候,性本善实际上是从这个角度说的;当人开始有了执着有了分别之后,慢慢的就离道渐远,这个时候也是从婴儿开始的,性本恶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修行或者练太极拳等内家拳,就是认清自己后天产生的分别执着,通过长期的锻练,再去掉这些东西,恢复自己婴儿的状态。

本宅见过的太极高手都是能做到营魄抱一无离,专气至柔如婴儿。身心合一才是真正的高手

宅客聊老子第9章之以藏为用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表面含义:用手捧什么东西,不要太满,适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

往深了讲,做人不要太自满,差不多就行了。说话办事,不要把话说满了,把事做绝了,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也给自己。

读到这,你要是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明前面几章读过之后你是有思索和收获的。什么问题呢?就是—这句和道、和德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能提出这个问题?不知道的,再看看前面几章。

本宅解释一下,这个余地是什么?是不是空的?空是什么?是不是道的一个特征?这是不是和道有了关系?这句话是不是在说“道”?

那和德有什么关系呢?讲到的应用,是不是就是德?做事给别人给自己留余地,是不是就是德?

按照这种方式看道德经,有没有新的收获和更高的收获,不用我说,有没有感觉你自己知道。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把刀刃打磨得太锋利就容易崩刃,不能长久。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满屋的金银财宝,一大堆财产,惦记的人多了,想守住,安稳的过日子就有点难了。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有钱有势且装B,早晚完蛋,不得善终。

例子不举了吧,这些年大家看到的还少吗。

本宅不是在讲课,实在聊老子,所以想到那就聊到哪,前两天有人说,你聊老子,这么高深高档的东西,语言能不能文明点。

我反问道,老子是用什么语言写的道德经?是用文言文吧。那时候的人就是那个风格,我们现在的人是什么风格,就是我现在说话这幅调性,写得太文邹的就和时代脱节了。造不?

功遂身退,天之道。

       这7个字接近白话文了,不翻译了吧。

功成身退,干啥去了?藏起来了。藏起来,该干啥干啥,多自在。功成了还要去抢功,还要居功,甚至还要来点自傲,那不就做得太过了,太过了就会迅速转向另一个极端。

功成身退是不是就是放下,放下才能见道。

藏起来,也是空,看到道了吗?看到德了吗?

伸手党真的是很勇于提问

本宅最近推荐了几本书,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来问我到哪里去买,更有甚者还有人来问我,我这里有没有。

我的统一回答是,我这里没有,在哪买我也不知道。

伸手党最好不要看我推荐的书,如果书到哪里去找的问题,你都搞不定的话,这个你还是别读了,我担心你的智商的余额根本不够。

不过本宅还是慈悲,提醒一下吧,你不会某宝上去搜啊!马老大都得被你们气死。

脑残

 

好书推荐04:《中观精要》

本书的作者,根登群培,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智商、智慧最高之人,并且是个很高证悟的人。索达吉堪布那本专门介绍近代虹身成就者的书里,有对他的介绍,有兴趣的自己去查一下吧。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法相当深入的了解,请拿这本书来试一下。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法的修行也有了相当的深入,也请你用这本书来印证一下。

读完你就知道你是骡子还是马了。也许狗屁不是。

中观精要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这样吗?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这样吗?

这只能说是个俗语,俗语的意思必然是表面化的。表面化的特征就是,好像是这样,然后就一直停留在这个结论上,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除了外伤,是突然来的,即使感冒、拉稀这样的病都不是突然来的,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就你感冒了,因为你的外墙已经快塔了吗,天气一边画你就中招了,那墙是一天坏的吗?

外伤虽然是病,可我们平时说某某生病了,多数指的还不是外伤。

你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个肿瘤,没去检查之前好好的,检查之后发现自己病了,然后说病来如山倒。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东西是一下子长出来的吗?就连你脸上长的一个疙瘩都不是一下子长出来的。任何的病都是有个积累的过程,刚开始积累的时候人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由于来的又慢,即使有一点不舒服,也逐渐适应了,形成了一种新的常态,无数个小的不舒服,最后累积成了一个大的,要么是眼睛能看到,手能摸到,要么就是身体忍不住了,这个时候山倒了,但可别忘了前面积累的过程如抽丝一般。

再来说说治疗的过程,按照西医的方法,你那肿瘤,一刀干掉,你说到底是病来的快还是病去的快?

中医呢?如果你有缘分碰到一个好的中医,给你开了个靠谱的方子,恰巧你有能买到地道的药材,并且你会如法的熬药,而且还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貌似好多前提条件,不过确实如此。以前医书上有个词,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意思是,如果药对了,治疗的效果就如同用鼓槌敲到鼓面上立马有响。

所以你要是遇到好的医疗方法,情况就正好反过来了,病来如抽丝,病去如山倒。

看了本文,你身边要是有靠谱的医生,那你就大胆的为所欲为吧,病来的慢,去的快;但你身边要是没有神医,那你就要小心了,山倒了,就倒了!

好书推荐03:《刘云樵宗师武学心传》

这本书是刘云樵的徒弟,每次和师父聊天之后自己记的笔记,后来这位徒弟不幸意外过世,大家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然后整理成书。

上次推荐的《逝去的武林》是大陆最靠谱的,这本就是台湾最靠谱的了。

刘云樵可是大名鼎鼎,相当于大内侍卫总教头了。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去吧。

刘云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