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完全凭经验

经验翻译成佛学用语就是“业”。

信凭的是经验,不信凭的依然是经验。

信的可能拿不出什么根据,但不信的一定有根据。

就像是你相信一个人,从逻辑上来讲,你应该了解他的一切信息你的信才是理智的,若他还有信息你不知道,在你面前有个黑箱,你怎么能去信呢?所以信,往往是证据不足的。

反过来要是不信,那才是有真凭实据的,比如那厮某事某刻说了个谎,等等。

信的人没根据,不信的人的根据很多是立不住脚的,能不能证明不信的人是错的呢,在佛法上面我有足够的信心,证明你所谓的根据是立不住脚的,你不信的逻辑是可笑的,可是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在一个不信的人面前去证明,然后让你信呢。

信还是不信,实际上是有一个你所左右不了的力量在控制的,那就是你的业力。

禅修当中的大妄念

调伏妄念不是要阻止妄念和压制妄念,有这种想法的妄念是大妄念。好像是它是对付妄念的正念,实际上它是贼喊捉贼的大妄念。是倒打一耙的猪八戒。是落在猪身上的乌鸦。

这种妄念似乎是站在你的角度在帮助你,帮助你阻止妄念,帮助你达到你所要最求的禅定,你若跟着他走,那你可就绕了大远了,被他给拐走了。

拜见刘方安老先生

本宅前日有幸通过朋友安排拜见了大德刘方安老先生。

我要没有记错的话,刘老说他已经75岁了,完全把本宅镇住了,跟本看不出来啊。

刘老是南老最喜欢的弟子,跟随了南老16年,在他老人家的身上真的是可以看到南老的影子,说话条理清楚、引经据典、风趣幽默,老人家见多识广,又得了南老的真传,本宅算是看着南老的书长大的,所以见到刘老倍感亲切。

本宅收获颇丰。既有精神的还有精神加物质的。刘老还赠送了本宅两本他老人家出的书,写得真是好,看着还不累人,风趣幽默,有很多一针见血的道理,阐他人之未阐。

在网上找了一篇,刘老缅怀南师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方安先生:感怀无限怀师情 怀师 我心中的明师

刘老01 刘老02 刘老03 刘老04

宅客聊老子第6章虚怀若谷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里本宅必须要先说一下“德”,不然就聊不下去了,《老子》又叫《道德经》,现在通行的版本,也就是本宅现在所说的章节的顺序实际上是通行版的顺序,郭店楚墓的竹简及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可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部分章。

本宅认为这几个版本的老子,更符合老子的本意。

再试想一下,马王堆的汉墓是什么时候把帛书《老子》埋进去的,据文献记载,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老子他老人家出函谷关的时候是公元前471年,中间差个300来年。

郭店楚墓是什么时候埋的?是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 墓主人简直和老子他老人就是同一个年代的人。

人家往墓里带的东西,在当时估计不是个古董,也是个当代的名人字画,这完全是本宅瞎猜的,本宅若要是往墓里带本书,怎么也得带本宋版书吧,墓主人若带的是个当时的古董,那有没有可能这两个当中的某一个版本的《老子》会不会就是老子本人的亲笔呢?说得本宅汗毛倒竖,即是不是老子本人的亲笔,也有可能是从老子的亲笔上抄下来的。

聊道不得不聊德,而聊德可以暂时不聊道,但可以逐渐引出道。

无形的道直接说是没有办法说的,因此借用稍微有点形象的德来说明。

什么是德?道在人身上的体现(这个身上指的不是身体)。按照道的方式去修心、做人、做事则为德。

上一章聊“天地不仁”的时候聊得就比较费劲,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聊过德,若按照郭店和马王堆的版本,先从《德篇》开始聊的话,其实“天地不仁”说的不就是“上德不德”吗。一句话就搞定了。

天地无私,有私的德就不是上德了。先不展开,到德篇再说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上面说了那么大一堆“德”,就是为了聊这个“谷”,谷也是用来形容德的,或者说是用来比喻德的,有个成语叫做虚怀若谷,谷因为其体虚,虚则能容,故而能生生不息(不死)。这个和易经《坤》卦当中讲的“厚德载物”是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厚德”方能承载万物,所以凡成大事者,都有厚相,那种智商看着很高,聪明伶俐者往往成不了事,反而是为厚德者服务的。厚德才能载物,谷神才能不死。
玄牝即是阴阳。阴阳喻无穷的变化,和即简单有复杂的关系。(阴阳在这里先不展开,涉及到的东西有点多,以后专门写一篇)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按照古人的观点,儒、释、道皆认为,我们这个天地都是从这个一阴一阳中发展变化而来的。所以理解或者证得了阴阳的奥妙之门,就掌握了天地间最根本的东西了。所以中国的很多文化现象是站在山顶往四周看,而科学是站在山脚不停的在探索,在求证中改进,在改进中求证,隐约的有个目标也是朝向山顶,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对世界的解释,已经和老子描述的境界十分接近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就不解释了,还是说阴阳衍生万物微妙而永无穷尽。

宅客聊老子第5章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这种东西本宅没有见过,只能按照别人的解释来解释了,是用草扎的祭祀用的狗。在这段里的比喻的意思就是,用的时候拿过来用,不用的时候就扔。

我们去一些国内的名胜古迹经常能看到“天地君亲师”的排位,这是我们古人以前经常祭祀的对境啊!怎么老子上来就说他们不仁呢?!说天地不仁,不就好像很多电影里一些悲催的人在狂风暴雨当中仰天长叹,老天你怎么不长眼睛啊!难道老子他老人家也悲催过?也有这样的慨叹?

不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吗?老子怎么说天地不仁呢?

的确天地生养万物此为好生之德,但天地并没有任何的偏袒,虽生养,但对生养出来的万物也无情的收回,秋收冬藏,生老病死,一个也逃不过这个规律,对于天地来说没有天之骄子一说,天之骄子也是在逆境当中练出来的

说了天地,三才当中还有个人,人当中的圣人做事要效法天,天人合一,圣人也要向天一样,管理万物但没有任何的偏私,有了偏私,不就成了腐败了吗。以百姓为刍狗对照上一句就不难理解了。

天地、圣人无私心至极。

橐籥:这两个字也就是在电脑当中本宅能输进去,怎么输进去的有些读了前几章有智慧的读者已经猜到了,本宅是用无为的方式拷贝过来的,输亦无输。这两个字要是让本在用笔写出来,恐怕只能是用拼音代替了。这是个什么东东呢?是鼓风用的风箱。本宅也没见过是什么样,书上是这么写的,大家脑补一下吧。

老子说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天地之间阴阳二气往来屈伸,周而复始,春夏秋冬,万物在其间生长收藏。

老子里的每一句话,变换一个尺度,依然成立,人不也是一个橐籥吗?只要还有一口气的往来,人就活着,这一口气接不上了,就白白了。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此处屈和理屈词穷之屈的意思相近,前面讲了高手善于用虚,只有用虚的时候才不至于落到理屈词穷的地步,心术不正之人,学了这个良心就大大的坏了,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没一句落在实处的话,处处用虚,好像和你讲了些什么,可回去一琢磨一个落在实处的都没有,这种虽也算是高说,但算是会不武功的流氓。本宅在此处揭穿这些人的面具。

动而愈出:虚的东西可以应万物,随应而出,并且无穷无尽,还是那上面那个会武功的流氓来说事,当你指责他的时候,他会说我当时没那么说,因为他当时是虚的,他总会在虚的当中变出一个说法出来,并且有可能还是虚的,你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的例子大家去找吧,有的是。

这种会武功的流氓有没有办法对付呢?很难。除非你比他还虚,你比他更虚,他在你的面前就是实的了,虚的对付实的就和玩一样,但那是更高的高手所玩的了,我等无法瞎猜。

上面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为何历代都传说老子是阴谋家的鼻祖,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大家不要这么去学,这样厚黑的例子本宅也尽量少举,但还是要举一两个,正反全有这样才完整,这样才没有偏袒,才符合本章的天地不仁。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是解决方案的专家,到这里给出了如何对付那种用虚的会武功的流氓,让他多说,说多了就有偏袒了,说多了就有破绽了,当最好那个流氓没有看过老子,尤其没有看过本宅聊的老子,不然他学会了后一句我等就没办法了,他若一直守中,就会不露破绽。

本章的精髓就在最后面这两个字“守中”之上,杨氏太极拳的宗师杨澄甫的大儿子就叫杨守中,可见守中绝对是太极当中的精髓,守中、用中、攻占他人之中这是太极拳及其他很多内家拳的共同的秘诀。

守什么中呢?回过头在去看看第4章,第4章的冲就是这一张的中。

中这个课题太大了,以后再慢慢聊。

宅客聊老子第4章高人善于用虚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讲老子真的不容易,要么自己把东西讲偏了,要么就被读偏了。

这一章大家一看,估计好多人要说“吓死宝宝了”,高人难道都是虚头把脑的人?!

大家都会用实实在在的工具,什么锤子啦,(我说的不是罗永浩的锤子,不过你理解成那个锤子也可以,那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工具)剪子啦,刀啦,会用这种工具的不一定是高人,因为一般人拿起来都能用两下。

虚的东西可就没那么容易用了,听都没听过用虚,更别提用了,所以用虚的才是高人,能举个例子吗?

又要举个有争议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了,那就是太极拳的发人,太极拳的发人就是用虚来发人,对此有争议的人,那是你没那个福报遇到真正的高手,或则你遇到了高手人家懒得理你,所以自己面壁检讨去吧,本宅可是真正的遇到过用虚发人的高手。

你一用力,高手就把这个力给虚掉,你的力根本到不了他的身上,他的力是通过虚渗透进来的,穿透你整个人,但是你却找不到那个里是从哪进来的,说从哪进来的都对,说从哪进来的也都错,你无法和这种渗透进来的力对抗,有接触的面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用力的点,你用的任何一点力,都像用在虚空当中,你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是咋回事的时候,人已经飞出好几米了。由于很多人没有这个体验,我也就不多讲了,总之,是有这么一回事,给懂的人提个醒,共个鸣。

“正面管教”当中的一个原则“温柔而坚定”就是用虚,用温柔化解冲突,把对方的劲化掉,在对方虚,自己虚的状态下,达成一个共识,对方也认为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实际上那个点还是你让他去的,对方即有面子又无怨言,你又实现了你的目的,你说“用虚”的是不是高手,能看出来用虚的是高手,但实际上用起来真的太不容易。

虚头把脑是个什么东东,完全不上档次,太low了,大家都懂的,我就不讲啥是虚头把脑了,虚头把脑和用虚到底有啥区别。

       老子是以虚为宗的,和佛学所讲的空是一个意思。

道冲

道冲,可不是有了道之后,猛往前冲的意思,“冲”有的版本为“盅”,古人有句话叫“谦冲自牧,务盈守虚”,指的是空虚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道的体是空虚的。

而用之或不盈

道体空虚,却无所不包,天地亦在其中。

记得我说的太极和正面管教的例子了吗,一定要用虚把对方囊括其中,这样才有了点道的味道。做不到用虚的人,多读读这章多体会一下吧。

多读道德经,在为人处世上历练自己,提高见解,多包容一些,包容就是不盈”。

当你碰到一个不能包容的人的时候,你要知道,他已经“盈”了,马上就要溢出了,懂的软件的程序猿都知道,内存溢出了,系统就要崩溃了。他的心胸已经暴露出来了,你应该“呵呵”才对,别看到别人崩溃了,你也马上崩溃,那本宅该在一边“呵呵”了。

这句话讲出了道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大无外。

渊兮,似万物之宗;

渊更是深不见底,道是万物的宗主。

道的深不可测。用虚的高人也是深不可测。你完全测不着他,当你测的时候他随测而变。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这句话解密了高手如何用虚。

锉其锐:当你锋芒毕现向高手出招的时候,高手用虚把你的锐给化掉,让你受锉而不自知。

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很多所谓强势的人,这样的人风风火火,喳喳呼呼,处处要按照他的意志行事,这种人往往在大家的眼里是混的不错的人,因为他往往能够得逞,因为高手毕竟只有不到1%,在多数人当中,谁更锐利一些谁就更强势一些。但这种人遇到会用虚的高手,哈哈,那他在哪败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解其纷:用虚和虚头把脑的区别就在这了,用虚是有大智慧的,虚、静的时候必有大智慧产生,在别人眼里纷繁复杂的东西,在他眼里则是有规律可寻的。

庖丁解牛大家都知道吧,牛在咱们眼里就绝对是纷繁复杂的,在庖丁眼里,那可是太简单不过了,而轻车熟路,刀专在骨头缝里走,这不也是高手用虚的一个例子吗。

和其光,同其尘:大家自己解释去吧。咦!这不也是一种用虚吗!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玩玉器,你看这12个字是否概括了玉器的特性,玉器表面温润,本体坚硬,是否就是温柔而坚定。古人玩的东西都那么有涵养。

湛兮,似或存。

       中国人都好揣测领导的意思,人家领导的枕头底下一定压者本老子,越看越象—湛兮,似或存。

       碰到会用虚的领导,是你的大幸也是你的不幸,领导的意思难以揣测,似乎有这个意思,有似乎有那个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想去吧。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那这种虚是从哪产生的呢?追其根源则通于道,那可早了去了,因为道原本就在那里

宅客聊老子第42章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看你有多高了。老子里很多这样的话,所以老子才耐读,耐人寻味。

很多种说法,大概就是,道就是一,由道又生出阴阳,说到三就开始乱说了,说什么阴和阳一相交就生了个孩子,孩子是三,有点勉强,那三怎么生万物呢?就说有了三就有了各种的故事,这就牵强了吧。大家自己思索一下吧。

这句话实际上是从实相的境界讲的,一是实相的本性,二是什么?二是能、所。产生了能所,众生开始产生,能、所,就变成了执实的根、境、识,对外界有了认知,开始产生了概念,于是乎,产生了万物。联系一下第一章的“有名万物之母”,前后一对应,是否和谐了很多。

只有这种解释,才完美的和观察者“我”,产生了联系,也才跟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产生了联系。

也只有这种解释,才能跟道家的很多修行的理论相衔接,比如:顺则成凡,逆则仙。你走的路线是12345,那就是凡夫,你走的路线是54321,那就是修道。

古董新解

总结哥吴老师太会总结了,经常会有原创的总结,教人受益匪浅。

他说,古董,要加上人心,怎么加呢?古要加个人,为估;董要加个心,为懂。

要能认东西(懂),还要知道市场行情(估),这才是真的懂古董。

古董里的学问太深了。慢慢玩吧。

配图是朋友送的,宋代的存钱罐。

宋代的存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