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客聊老子第1章之有和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无”,进入色即是空的状态,观察万物本体之妙。

“常有”,再切换到空即是色的状态,就能观察到”道“与”名“,”有“和”无“之间的微妙的点了。

经过上面的过程,会发现,有和无都是在一个本体当中的,是同体的,有和无都是同的,这个同就玄妙了,这里既有有又有无。

任何领域的高手都是即有即无,为什么这样呢?高手能将有化为无,藏之于无形,有能在无当中用出有来,所以才叫做出神入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武侠小说当中的高手不都是这样吗。这种境界就是”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不解释了,越解释越晕,没理解的也别急,后面还有对这一章的解释。

宅客聊老子第1章之什么是名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名”就稍微好讲一点了,你也有名,我也有名,他也有名,杯子,笔,都有名,任何一个物,哪怕是抽象的物,甚至看不着的物都有个名,这就是“名可名”。

“非常名”也好理解,因为这个名字不是固定的,你叫笔为笔,老外叫pen;任何一个人也是有个大名还有个小名,古人名之外还要有个字,现在人也不落后还要有个网名,弄个id,搞个昵称。这些名字都不是固定的,“非常名”。

后面这句也好理解,两个句子一颠倒就明白了,“天地之始”,“无名”,就是天地间的万事完物在一开始,没有人给他起名。

那为何有名就是万物之母了呢?明明是先有物,后有的名吗?怎么倒过来了?大家以前看老子,或听老子相关的讲座的时候有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出来?

实际上古人的文章都是和自身有联接的,尤其是各派的经典,说小了是修身,往大了说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也不例外。

有名,万物之母”,实际上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你在刚出生的时候,什么名对你来说,都是没有的,你也是出于混沌的状态;当你有了杯子的名的时候,你的世界当中就有了杯子。

这就好比是监控系统,老一代的监控系统,有个摄像头,有个监视器,这个时候相当于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概念,什么也识别不出来;后来监控器统升级了,加入了模式识别,于是能分出人和狗了,于是乎,对于监控器来说在它的世界当中出现了人和狗。

所以“有名,万物之母”,是针对于能认识的主体,或者说是从观测者来说的。而不是从孤立的客体来讲的。

做好事算什么算!

昨天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最近要做一件大善事,找本宅给占一下,看看什么时间做,会比较顺利!

了解本宅的就知道,本宅占卦哪会那么儿戏。

本宅还是亦如既往的,没有给占,本宅曰,你既然是做好事,还占什么呢?做好事的话,龙天都会护佑,你怕什么呢?只有做坏事,或只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的,出于私欲的事才需要去占卜一下。好事没必要。

真的是发心做好事,就大胆的去做,没必要选时间。

有易经原文为证: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二章 

易 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宅客聊老子第1章之什么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里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第一章,3岁小儿都会说“道可道,非常道”,本宅女儿一岁时就可以背这一章。

但是,这一章是老子里面最难聊的一章。看过老子各种注本的人应该有这种,感受吧—“看可看,非常看;读可读,非常读”,看完之后还是似懂非懂的。

这一章和懂的人,可道,对不懂的人,非常(nan)道。

首先要说什么是道,道是不可说的,可说的就不是道,所以才叫“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才有第25章的“强名之曰道”。如果从正面去说只能同过道的几个别名来说,比如金刚经当中的“无上正等正觉”,“般若波罗蜜”,圆觉经当中的“圆觉”,实际上佛和道讲的都是这个东西,修的也都是这个东西。

道为什么说不清、道不明,可以简单的比喻一下,拿一面镜子,镜子里面能照出一个世界,假设我们那个世界里,那么道就是那面镜子,镜子里的人要说清楚镜子,大家可以想一下要怎么去说。镜子里的人谁都看不到镜子,又都时刻没有离开过镜子。我们的心的本性就是那面镜子,就是道,就是“圆觉”,谁是镜子里的人呢?我们的概念和思维,我们所能表达的东西,一定是概念化的能够思维的,所以我们无法去表达这个道。

这个例子要是不明白的话,本宅再举一例:你做梦的时候,梦本身为道,梦里的你能认识这个梦吗?即使你认出来了,你可以和你梦里周围的人说清楚吗?不要和本宅抬杠,说,梦就是梦怎么可能是道,记住,这是个类比而已。

另外对这种不可说的东西,就是排除其反面,所有指出来的东西都不是,那什么是你就自己琢磨去吧,这就是解释道的另外一种方法,因为反面的太多了,本宅只举一例:有的书上说,道就是宇宙当中的规律,这肯定是不对,规律是可以说的,规律虽然也在变,但还是可说的,不然数学、物理学、化学是干什么的?

道可以用一个我们都知道的词来代替,那就是“真理”,但是真理到底是啥?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吧,但好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真理,看到了吧,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道若不是修行的人,禅修打坐冥想的人,要想理解这个道,就必须是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的人,前者不必说了,人家是专业的,后者是什么样的人呢?比如喝茶喝的精通的人,懂的是“茶道”;写程序写的好的叫“编程之道”;这种有了道的人,他自己明白,但他想让小白明白,他也做不到,还是非常(nan)道。

关于什么是“道”,本宅也就只能叨叨成这样了,但不要着急,老子后面的80章讲的还是这个事。另外再给大家透漏一个读老子的方法,那就是后面的80章实际上都是在说明这一章,牢记老子的每一章,都在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说明“道”,哪怕看起来既不相干的文字,实际上哪里也隐藏着道,可谓用心良苦。

宅客聊老子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一章古今中外乱解的就太多了,有人说“天下大治了,战马都随便拉屎去了,天下大乱了,战马都在野外生孩子了”云云。如果这样解的话,前面两句和后面两句要怎么才能接上啊!

这一章实际非常的高,讲的是修行,而且用的是隐喻。

禅修当中有个比喻,心是个瘸子,但眼睛好使,马是个瞎子,却可以到处跑,瘸瞎子是心,马瞎子是气。

粪是什么?种地都需要粪吧,粪是种地的根本。

天下指的是你的自心。

郊又是什么?外境啊!

这样就明白了吧。但还是要有点修行的基础才行。

心安住在其本性,气马静以养其根本。心若不安住于本性,则在外境到处乱窜。

所以这一章讲得都是修行的根本。

再看后面两句: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修禅定的时候,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就是“希、惧”,希就是欲求,不知足,欲得禅定。禅定是本有的,俱生的,或者说是无生的,是无为法,你通过有为的希求和造作,焉能得之,这不是背道而驰吗?所以老子说“咎莫大于欲得”。

禅修讲的是福慧双修,什么是福,知足才是福,不知足给你多少,你都不够,你都有所欲求,人在有欲求又求不得的时候就是痛苦!

所以“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才是真的富足。

 

祖宗的经典怎么读

古人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老祖宗的经典,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四个要素,老祖宗一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所以读经典一定要和自身的修养建立连接,才算是正解。如果读了某一段认为只是在说一个外物,不是在说你自己,那说明你还没读到位。

东西方的文明的差异也在于此,东方是向内求的,西方是向外求的。

比如中西医的差别也是如此,中医的疗病的哲学是向内求,通过中医的针灸、药,把堵的地方弄通,激发自身的正气,正气恢复了,病也就没了,是向内求的;西医是向外求的,通过外面的一个药,不论是天然提取还是人工合成,搞定病变的细胞、细菌、病毒,西医不承认正气(阳气)这种看不到,无法量化的东西,所以西医是向外求的,和中医比有些表面化。

本宅声明,本宅即不是中医迷也不是西医粉,本宅很中立,认为:西医的手段要和中医的治疗理念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该用啥的时候用啥。

宅客聊老子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一天开讲,就抽到了18章,好兆头,说明本宅要发了啊!

这一篇全是反话啊!让一些无知小白简直不知所云。

聪明的人就会搞口头禅了,因为他们虽不知所以然,然却发现了规律,A即非A,如张口会说,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冷一听相当有哲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咋回事。实际上他只是一只聪明的鹦鹉。

大道废,有仁义

为什么大道废了反而还有了仁义了呢?这岂不是说,大道废了,反而更好了吗?

其实不是,大道是彼岸,仁义是此岸,此岸指的但是像彼岸的某岛国,表面上仁义客气,实际上比谁都小人、凶狠。这回明白了吧!

智慧出,有大伪;

这个智慧也不是彼岸的智慧,还是此岸的智慧,实际上是知慧,考据本宅就不举了,以后也是如此了,本宅聊老子,不是以考据为主的。

知慧是小聪明,是老子所不齿的,比如人类的科技,嗖嗖发展,但每个人活得却越来越累,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大伪”,看似进步,实际上熵增了,是“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个要不是本宅解释一下,很多人也就晕了。因为没有孝慈,六亲才不合啊!没有忠臣,国家才混乱啊!怎么会反过来呢?

一种解释是物极必反。

另一种解释是,还是举个例子吧,到处打标语说“童叟无欺”的地方,实际上就越是“欺行霸市”,明白了吧!六亲不合,就会有挂在嘴边的孝慈,有挂在嘴边的孝慈,才会有六亲的不合,才会貌合神离。

后面那就不解释了,看得懂就懂,看不懂,本宅也没办法了!

宅客聊老子,从2016年元旦开聊了!

本宅一直想聊聊老子,一直没找找地方,去年本来想在天涯聊聊,可是后来怕他给我再“扎口”,就一直没聊,现在有了咱的一亩三分地,啥也不说,开聊了!!

理解本宅就知道,本宅向来没有门户之见。(先预留伏笔,后面会讲,为何没有门户之见),最喜欢的几部经典,其中之一就是《老子》。

《老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作为一个懂汉语,懂古汉语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为啥呢,因为我们可以读《老子》的原文。老子的原文据说是老子亲自留下来的,作为道家的根本经典,祖师亲自用自己母语刘下的文字,我等后代子孙,可以不通过翻译直接去读原文,可见福报之大。

《老子》是中文界被翻译成外国语言最多的中文著作了,据说几千个版本都不止,本宅又不是写书,是瞎聊,所以没有必要那么严谨,有不服的自己去查,然后向本宅汇报。那帮老外在这方面可就没有咱老中幸运了,本宅以前看过一个翻译成为英文的本子,看了第一句就把俺给雷倒了,书是这样翻译的“Dao is Dao,is not Dao”,如果这个梗在哪你都不知道,哪你太应该看看本宅如何聊,如何你知道梗在哪,说明你读过老子,你配听本宅聊。

本宅不会循规蹈矩的一章一章聊,从1聊到81,本宅手边有一本老子,我是翻到哪章聊哪章,爱聊哪章聊哪章,反正会聊完。

中国人再不抓紧学习自己的东西,就要被老外超越了。看本宅的证据:

老外整理的郭店的老子竹简http://www.daoisopen.com/GuodianLaozi.html

看看人家整理的多细致http://www.daoisopen.com/A9toA10Chapters232.html

老外的老子网站

本宅看着都着急,没事,跟着本宅的步伐,这些老外超过不了的,因为他们是外行。

毕竟他们看的版本是dao is dao,is not dao.

本宅不见得天天讲,有空时,想起来时就讲一下。

绝对是世上最幽默、诙谐、易懂的老子解了!

光有慈悲心还不行,智慧是必须滴

讲一个笑话,朋友圈有个哥们放了几张放生的照片,在大海边几只乌龟尾巴朝着大海,龟头朝着他。

这哥们配的文字是,乌龟很知道感恩,几次放到海里都爬回来像是向他们感恩。

于是乎他们又花了300元租了个大飞,开到海中央,终于成功放生。

我勒个去!人家是乌龟,巴西龟啊!不是海龟啊!

这不相当于救你一命,然后把你扔在太平中心了嘛!

阿弥陀佛!这些龟死得太冤了!

为了那个哥们不太难堪,他和龟的合影我就不发了。

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