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客聊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可谓是老子里面的名句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何为上善?上善到底是如何若水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聪明的人,根据本宅以前介绍的规律,老子当中的每一篇都没有离开过道和德,那这个上善指的当然是这个。上善,在无形层面指的就是道,在有形,在人类社会的层面指的就是德。

“上善若水”给出了一个大的概念,下面讲上善是如何若水的。

水是利万物而不争,而我们大多数人利不利万物我就不管了,反正是对我有利的我就要争;水是处众人之所恶,而我们是处众人之所慕,坏的地方,叫大家厌恶的地方我们避之唯恐不及。

象水那样是“几于道”,那我们这样,恐怕几都不几了吧,离道甚远了吧!

很多人看到这里觉得,道德经上讲的东西太理想了,现实很难做到,或者根本不愿意那样去做,毕竟让你利万物,如果对自己没什么损失,顺手利一下也无不可,但是要我不争,这做不到,哪里脏哪里累哪里大家不愿意去的,凭什么我去,臣妾也是做不到啊!所以很多人也就是读一读,当做一个哲学的思想,了解一下也就算了,做事还是按照老样字去做,这样不吃亏。

如果是那样的话,可是太浪费了。看老子要会看,学老子也要会学。不要走极端,告诉你上善若水之后,你就立马不站着走路,开始象水一样贴在地面往低处爬;告诉你利万物而不争,你就把所有的东西搬到大街上去送人,你说你这是在学老子,在学水,在学道,那就太搞笑了。

学水做到上善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件事,别忘了老子实际上也告诉我们了,做这种很难的事要怎么做才可以,第63章,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也就是说要一点点来,要从简单的开始入手,这才是做一件难事的方法。首先是要“做”,开要从“易”开始。不做就永远 开始不了。做了,不从易入手,从难入手,那就做死了。

怎么从易开始做呢?不要试图来个彻底的改变,改变要一点点来,窍门就是不要勉强。试着去利万物,试着从一件小事上不争,试着脏累的小事做一下,试试。千万别勉强,勉强为之有时还不如不做。重要的是要象水一样周流不息,不是做一次就再也不做了,要一直去做,才能体会到道。

如果能长期积累必会有大收获,这种收获不是争来的,是种来的,利万物,必会积累福德;不争,必会使胸襟宽广,边界扩大;处众人之所恶,可以迅速经过历练增长能力。

很多电视剧的主角好像就是这样,不过我一时还没想到哪一出比较合适,象到了再拿出来分享吧。

难的事不要想着一下子做到,要真的想做到,通过一万下子来做到

宅客聊老子第7章无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无私,上一章讲了,“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一章借用天地的无私来说明道的无私的特性。

世间的万物都是天地之间化育生成,不要抬杠说iPhone不是天地所生,归到根上还是天地所生,天地所生的东西都有生、住、灭,都不会永恒,钻石恒久远,那只是广告词,能不能永流传,谁心里都清楚,只不过都有一个美好而幼稚的希望,希望能够永流传而已。

天地有没有生住灭呢?也有,但这里只是一个比喻,借助天地的特性来说明道的无私的特性,天地相对于我们平时所见的一切算是最长久的了,至少比钻石长久吧。

天地有什么特性能?天地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搞出个啥能对它自己最有利,也没有考虑过怎么样做才能对自己更加有利。它只是安住在那里,超然于局外,而又化育万物。任凭万物的长生、收藏。

圣贤应该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不要凡事先考虑自己,要超然于事外。

天地无私,才成就了天地的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变化万千。这反而成了天地的无比成就(成其私)。

越能后其身,外其身的人,他的格局、边界就越大,他的私就越趋于无形,反而能有更大的成就,成就更大的“私”。

《阴符经》开片就讲“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要知道,这些经典讲的都是一个事—–道。天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来直接说明的,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道的话,天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所以观天之道即可见道,执天之行,就是德,所以前四个字说的是道,后四个字说的就是德,道德经的一切就都有了(尽矣)。可见阴符经有多么的高妙。以后有时间再给大家慢慢的掰。

会做减法的才是高手

梳理软件的需求的一定要是高手。只有高手才能抉择如何处理不同用户的不同与相似的需求该怎么摆,该怎么去设计。

一个一般选手搞需求,就觉得这个不能砍,那个不能忽略,这个用户提出来的需求很有道理要加进去。而且这种需求会不停的进行变更,越搞越错综复杂,最可怕的是开始设计了,开始编码了,需求还在不停的变,若遇到这种选手在搞需求,那要相当有智慧有经验去对付才可以。

高手知道,什么最关键,知道什么是主线,知道主次的关系,知道如何运用简单的东西搞定复杂的问题,和这种高手高项目,简直是在参与一件艺术品。

减法可不是砍功能,决定这个是做还是不做,如果你理解的减法是这样,高手只能在远处对你呵呵了。

次第根基遵循修法的次第很关键

没有细致的修习过觅心法的人,就会失去修法的次第道,由剖析调伏妄念,没有经过粗直视调伏妄念和细直视调伏妄念,而直接进入安住调伏妄念。这样是不太靠谱的。

光靠安住是不太容易进入更上一层的禅定,要利用殊胜的方便觅心法才可以进入更上一层的禅定。若没有细致的修过觅心法而在平静、清明的状态下安住,多半还是世间禅定。在这种状态下会有堕入到昏沉的过失。

单单凭借安住,细微的执着是发现不了的,发现不了就断除不了,无念当中也是有执着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之新解

易经当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不过听很多人的读法,和解释感觉有些不妥。

有的人理解成,一个阴,一个阳,加之阴阳的相互作用,这就是道。如果把“道”单纯的理解成为规律这样解释似乎也能解释通。

但总感觉还有不通的地方,因为这样解释有些二,因为一个阴和一个阳这不就成了二了吗?如果说道是宇宙人生之至理,怎么可能有二呢?“一阴一阳谓之道”,到底是一阴是道,还是一阳是道,还是一阴加上一阳是道?

如果理解古人的阴阳学说的话,应该知道,阴阳实际是不分家的,阴阳是一体的,并且是一体的两面。这样就好理解了,实际上这句话所有表达的是一即是道(这个一,和“道生一”的一不是一个意思),这个一当中即有阴又有阳,阴和阳是双运的,阴阳是分不开的。所以这个一,不应该读四声,应该读一声。

 

宅客聊老子之边界

老子第一章里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徼字,由于太陌生了,学语文的时候估计也没有学过,反正本宅没学过,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本宅特意摆渡了一下,貌似摆渡并不严谨,不过估计“徼”字也没有给李帅哥交过广告费,估计查出来的东西还是有点可信度的吧。

这个字居然有两个读音,一个是三声的,一个是四声的,根据含义,在这段话里应该读做“叫”,根据字面的解释,有的解释为小道,有的解释为边界。

再来说说断句,老子原是没有标点的所以这句就有好多种断法,有断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也有断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本宅通常用后一种断法,理由是,老子第一章开宗明义,讲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所以讲的应该是有和无,而非讲形而下的有欲和无欲。不过老子的魅力也在于此,无论你按哪一种断法,都可以解释得通,都会有所得。

所以采用哪一种断句的读法,就看你的见识了。

你通过后天的学习或者经验所建立起来的概念、知识,就是你的“徼”,就是你的边界。

思想上的边界比地图上的各国各地区的边界还要复杂得多,思想上的边界是一层套一层,而且是层层叠叠,光是一层一层的还好办,关键它还是叠来叠去的复杂度不能说是很高,那是相当的高。

一个人的见识的范围就是他的徼,比如一个农民,假设还没出过村,假设还没有互联网,那他的边界就是这个村,后来他突破这个边界,到了县城,边界扩大了,后来又到了省城,边界又扩大了,后来周游了世界,边界又扩大了,读万卷书,是为了阔大自己的边界,行万里路同样是扩大自己的边界。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边界的成长。

比如我们学的数学,一开始我们只知道1、2、3、4,后来知道还有个0,边界扩大了,再后来我们知道数还可以是负的,边界扩大了,再后来还有虚数,边界扩大了,加减乘除之外还有立方开方,还有方程,还有方程组,来有什么log,还有微积分,还有离散数学,还有场,当你大学毕业你在数学上的边界,是一个只会用数学来买菜的人简直无法想象的。

所以,边界小的人,几乎无法理解边界大的人的见识和想法。

佛学上就讲,一地不知二地事,就是说二地菩萨的境界一地菩萨根本无法想象。

有人问过本宅这个问题,他为什么不知道呢?他不可以想吗?他不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和几个一地菩萨大家坐在一起,一起讨论一下,一起脑力风暴猜测一下吗?人与人之间边界上的差异,不是那么轻易可以突破的,比如本宅经常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你找你的狐朋狗友大家把脑袋讨论爆了你也不知道奥巴马是怎么想的,因为你们的边界差得太大了,再者,你的朋友和你的边界都差不多,再多的人叠加到一块,其实还是那么大个边界。

100个井底之蛙的边界加在一起,也比过一只天鹅。

什么样的人边界小?

自私的人,和固执己见的人边界就很小。这样的人眼睛里只有所谓自己的瓶瓶罐罐,吃喝拉撒,你还碰不得,说不得,不然他用他的小边界和你死磕到底。

什么样的人边界大?

不自私,经验丰富,有智慧,包容的人边界就大。

边界最大能大到什么程度?

那就是圣人,得道的人,或者说是佛了。比如:佛经上的很多词句可以看到他老人家的边界无比之大,比如: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数佛世界,无上正等正觉…

最搞笑的就是,一个小边界的人,和一个大边界的人,其边界足以包容小边界的人的边界,小边界的人自以为聪明伶俐,机关算尽,便宜占尽,自己还认为自己搞定了,边界大的人只是微微一笑,看得清清楚楚,你认为搞定了,是人家让着你,若是人家让你搞不定,实际也只需微微一笑你就搞不定了。

边界小的人和边界大的人在一起讨论、抬杠也很有意思,边界小的人的证明,似乎很有道理,支持的人也会多,因为他用的就是1234,加减乘除,能看懂的人多,而边界大的人就费劲了,因为你的边界他没见过,你要让他能接受你的结论,要先让他接受你的边界,再接受你的推理,他才能接受,那要给他补至少6年的课。所以本宅通常不和比自己边界小的人去论证什么,我只是找到一个反例去刺破你的边界就ok了,我不会去证明什么,因为我没时间给你补课。

在这又给大家解密了,为什么中医和西医在辩论的时候,支持中医的永远辩不赢的原因就是上面边界的问题。因为人家用的1234,加减乘除,谁都听的懂,你中医说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一大堆的边界,对方辩友和听众根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你怎么辩,你要给人家补10年的课,而且人家又根本不想学,你怎么辩,不用辩了,边界大的人没有办法向边界小的人证明自己的边界,累死你,他还是看不到,因为它在井底,而且它不愿意上来。

边界是怎么产生的?

佛经上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是没有边界的,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因为后来,有了妄想执着,才逐渐产生了边界,而证得不了佛性。

有一个执着就有一个边界。

通常的学习是建立边界的过程。比若和小朋友讲,这个是火,建立了一个边界,这个不能碰,又建立了一个边界。

前面也讲了,在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建立边界,同时边界也在不断的扩大。

怎么样知道触碰到了别人的边界?

对方开始要发火了,开始要抬杠了,说明那里已经到了他的边界,开火往往是在边界,在他认为的边界上。当你侵入了狗的领地,它就开始向你叫了,只因为那里它先撒了一泡尿,你不会和狗计较,也趴在地上和它叫,也不会和它理论,你不就是撒了一泡尿吗,有什么了不起,怎么就是你的地盘了,因为狗还没有触碰到你的边界,你是包容的,你是和善的,你绕开了。但是若是这条狗因为你踩他的地盘,他咬了你一口,坏了,这下触碰到了你的边界,你不痛打落水狗才怪呢,你要是还能包容、和善那你的边界可太大了,本宅佩服。

反观上例,可以看到自己的边界。

边界大的人有智慧,可以当领导。

领导的边界大,就因为他的边界大就足以当领导,虽然他好像什么也没干,他在你看不到的边界上在逐步的阔大,越扩大你就越看不懂,你以为他无能,他看你很幼稚。

你再聪明,智商再高,你的边界小,得出来的结论就不可靠,还不如扔个硬币来得可靠。

有朋友在这个地方和本宅抬杠,说在社会上混,智商很关键,我说很不关键,所为智商高,无非就是你的大脑计算速度快,算法准确,但是你的边界小,你用于得出正确结论的数据都不够,算得再快有什么用。

如何速成的扩大自己的边界

终于从边界会到了核心,其实就是老子的这句话,“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此处就不多讲了,给有悟性的人留给点空间,但也要点到,我们要时常观自己的内心,这个有和无,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此你就能找到你和道之间的那个徼,它既是边界也是入道的小路

 

宅客聊老子第42章一物一太极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物一太极,凡是我们认识的一个东西,乃至于一个系统,都可以称之为一物,所有的物(万物),都有阴阳,抱和负,一个是抱,一个是背,比如猪八戒背媳妇为一个系统,就是负阴而抱阳,猪八戒背个女的,为负阴,他抢来的媳妇抱着他,为抱阳,猪八戒也是个那的嘛。猪八戒和他媳妇是不是也分别是一物呢?当然是了。猪八戒自己也负阴抱阳,人能灵活动的东西都在前面,比如眼睛,所以前面为阳,后背静止为阴,后脑勺不长眼睛。中医上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这是从中医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的,就像是一枚硬币,你说这面是正,那另一面就是反面,反之亦然。只要你能划分出一个系统出来,你面就会有阴阳,往大了看也行,往小了看还行,比如刚才的例子,往大了看2个人为一个系统,往小了看一个人是一个系统,再往小了看,猪八戒的脑袋是一个系统,一样是有阴阳的,一样是负阴抱阳的。

再往小了看,看到猪八戒身上的原子,原子核为正为阳,是不是同样被为负的电子所抱。

就这样阴阳交杂在一切,分化之后有阴阳,组合之后还有阴阳。

冲气以为和:这个冲和第4章的道冲的冲是一个意思,冲即是空虚,万物有阴有阳,阴阳是对立的,对立的东西怎么统一在一起呢?道能将他们统一在一起。所以,冲气以为和。

冲是道的另一个说法或者说是形象的比喻。道通于佛家的中道,也通于儒家的中庸

领导者一定要读老子,领会了道的内涵之后,才调和人的阴阳,事物的阴阳,才能使组织与事业生生不息。

这样的领导给人的感觉是谦虚和气的,谦虚和气的人多少会与道相通,这就是德